财盛证券_专业炒股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官网-2022十大配资平台 专访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冷冰:绿色低碳转型需大量资金,ESG强制披露目的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

专业炒股配资平台 /

你的位置:财盛证券_专业炒股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官网 > 专业炒股配资平台 > 2022十大配资平台 专访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冷冰:绿色低碳转型需大量资金,ESG强制披露目的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
2022十大配资平台 专访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冷冰:绿色低碳转型需大量资金,ESG强制披露目的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
发布日期:2024-07-31 06:49    点击次数:17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实习生罗朵儿 广州报道

  5月1日,三大交易所《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开始实施。这套对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披露标准,从开始酝酿到正式出台,历时多年。

  对于纳入强制披露范围的上市公司而言,《指引》或许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但大部分企业或许未意识到,开启ESG强制披露时代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冷冰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各国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大量资金,而强制披露的目的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为在资源定价过程中考虑企业的减排绩效提供可靠的投资决策依据,为企业估值提供更为全面信息,从而吸引更多资金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引导企业更全面地承担包括减排在内的社会责任,支持各国政府稳步扎实地实现减排目标。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要其在投资决策中考虑绿色低碳转型等可持续信息,那么这些决策支持信息必须能“当饭吃”,而不是只能“当糖吃”。设计一套让投资者买账的披露标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项下一分一毫的差异可能会带来结果的巨大差距和试错成本,因此标准的制定非常严肃的事情。

  冷冰认为,《指引》的发布标志着可持续信息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事件。下一步,应当增强指引对企业的可操作性和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例如,应当从小范围、大公司开始坚定不移地推动范围3的强制披露,才能真正促进整个价值链的减排绩效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从而助力全社会的低碳转型。此外,金融机构在推动实体经济强制披露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冷冰 受访者供图披露标准分毫差距影响巨大

  南方财经:如何评价三大交易所出台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

  冷冰:作为ISSB中来自亚洲大洋洲和中国的理事,我分享几点不成熟的个人观察,不代表ISSB的观点。

  第一,《指引》具有巨大的里程碑式意义。披露标准从“0”到“1”,特别是强制披露的引入,是我国资本市场要求企业提供、要求投资者考虑绿色低碳转型等可持续信息的重要一步,释放了要求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明确信号。

  第二,披露指引在小范围内要求大公司强制披露范围3、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存在较鲜明的欧盟准则(ESRS)色彩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讨论空间。

  第三,制定和实施标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分阶段走,首批实施的公司一般应为较大的公司、在价值链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公司,最好同时是在其他资本市场已纳入强制披露范围的公司。

  第四,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投资者和审计师需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制度和实务的不断完善。

  不久之后,ISSB将发布一份《采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ISSB准则的国家指引》,作为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编写描述各国家和地区与ISSB准则关系的《国家档案》的编写依据。届时,大家可以看到ISSB的对各国披露标准及执行情况的正式描述。

  南方财经:如何理解标准制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冷冰:在资本市场中,公司披露规则(例如会计准则)可谓是“刀刀见血”。一套披露标准对企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的影响巨大,而制定标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对语言精确性的要求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个词汇的定义,一个措辞的选择,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以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因为每一个细微的用词差别都可能带来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制度的快速迭代消除,但不应完全由公司买单。

  标准披露的报告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审计或鉴证,并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在解读报告时,报告主体之间可能因对某个词汇的不同理解而产生激烈争议,利益相关方也会围绕这些差异进行无休止的争论。

  此外,标准作为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石,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尽管市场有时会出现各种极端情况,但作为基石的标准却不可轻易改动。如同体温表测体温,一般不会因为某人发高烧就调整体温表的刻度。

  因此,如果标准出了问题,结果要么是放松实施要求甚至流于形式,要么就需要承担高昂的试错成本。

  一套真正落到实处的披露标准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制定者必须慎之又慎,公正地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实际情况,进行各种必要的妥协和调整。

  强制披露的初衷是引导资源配置

  南方财经:强制披露对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有何意义?

  冷冰:强制披露的意义其实不在于是否国际接轨。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切实落在本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上。因此,我想以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历史为例,来类比可持续强制披露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后,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出现了翻倍增长,并在随后十余年持续保持在高位。这一增长趋势并非始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而是源于会计准则等一系列基础性市场制度在加入WTO之后的国际接轨。简单说,加入WTO让你有权利吃这些好东西,基础性制度的接轨让你终于有能力把这些好东西真正吃进嘴里。

  在讨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ESG披露对全球的重要性时,我们首先需要审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转型升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唯一可行的做法是利用一系列合理的公共政策形成有效的杠杆,撬动海量的私人部门资金。换句话说,要让投资者为绿色低碳转型买账。这样,政府的一只手里是减排和环境监管的大棒,另一只手里是投资者买单的胡萝卜,政策空间必然更大更灵活。

  目前,证监会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的披露标准,实际上是服务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资金的调度、调配和估值都需要强制披露进行直接干预。

  披露的目的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为资源定价提供依据,为企业估值提供全面信息,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降低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本。可以说强制披露在确保这一体系有效运作上扮演了脊梁骨的角色。

  南方财经:目前的披露指引对范围3的披露要求相对宽松,如何理解强制披露范围3的重要性?

  冷冰:据清华大学相关报告,目前中小企业在中国整体碳排放中占比过半。我个人认为这个比例可能还被低估了,因为小企业往往面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

  但是,当前无论是交易所发布的指引还是国际上的披露准则,若强制小微企业实施减排,从道义、情理、道德和经济层面来看,都显得不合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小微企业承担如此重负。此外,投资者在评估小微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绩效时面临困难,同时也难以确保资金真正流向转型绩效良好的小微企业。换言之,强制披露的大公司价值链上的小微企业,他们同样有排放、同样可以对减排做出积极贡献,他们的贡献和绩效同样需要得到认可。

  那么小微企业减排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或者说他们的减排绩效如何获得认可?我认为应该从价值链中寻求答案,通过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用合同、订单来约束小微企业。

  截至去年11月底,中国有近3000家小微企业在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披露平台上自愿填报了碳问卷。事实上,他们并非完全出于自愿,更多是受到其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要求。这正是通过价值链和合同传递的结果。只要小微企业能获得合理的资金支持,并能从中获利,他们自然会执行相关要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不强制要求大企业披露范围3,谁来推动价值链上小微企业的低碳转型?

  简单说,通过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他们签订的购销和服务合同,将投资者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资金传递到小微企业,通过核心企业强制披露的范围3,包含和汇总反映其价值链上小微企业的减排努力。这种传导过程效率很高、成本却很低,而且政府在其中的角色更超脱,稍加引导就可能形成广大中小企业主动推动减排的生动局面。以中国的经济体量而言,这将成为参与和策应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影响力量,甚至成为中国贡献的经验和典范,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重构也必将受到积极影响。

  南方财经:目前有不少市场声音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机构的ESG评级被低估是因为“中国特色”导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冷冰:哪些中国特色导致了企业的ESG评级结果不尽如人意,具体问题和观点可以拿出来讨论,但不能作为企业自身问题的挡箭牌。这种观点和声音并不能为中国企业带来估值上的认可。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任何投资者首先看重的是合规性,即投资项目在当地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投资者要求的决策信息要“当饭吃”,而不是“当糖吃”。因此,我们的披露准则是否能够提供投资者所需的关键信息,帮助他们将资金投向可持续绩效更佳的企业,这才是披露标准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

  金融机构披露重要性远超其他行业

  南方财经:三大交易所指引并未涉及金融机构的针对性披露指引,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套专门的金融机构披露指引?

  冷冰:事实上,ISSB准则的一个重要来源和基础,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8年推出的TCFD(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的框架。而TCFD框架最初就是为金融机构量身打造的。ISSB准则对一般企业只要求披露行业特定信息,但怎么批、用什么指标,只给参考而不强制适用,唯独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这三个行业的“融资排放”(银行业企业的范围3的主要部分)是连按什么指标批、批什么都强制规定的。

  这是因为,大型的金融机构具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报告企业)和资金提供方(投资者)的双重角色,应当被纳入强制披露的范围,并有必要设立专门且独特的披露要求和行业标准。

  在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融资体系中,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远超其他行业。回到披露的初衷,强制披露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可靠、有效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融资体系。融资体系中流动着资金和交换资金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影响着资金流动,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为了突出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特殊性,金融机构有必要按照特定指标进行披露。特别是商业银行,其融资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指标。

  南方财经:为什么商业银行披露融资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指标需重点关注?

  冷冰:金融机构的范围3排放,也可以理解为融资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占商业银行的排放总量的99%。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作为专业的投资者,在贷款和投资决策时越来越多地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同时,在披露层面,要求金融机构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合规要求之一,也将有力推动被投资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实际上,2018年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设立的初衷便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力量,推动实体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但这种制度设计与生俱来就面临挑战,银行是营利机构,如何驱动一个商业机构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动力?

  事实上,投资者之间的偏好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人偏好深绿,有些人偏好浅绿,甚至有些人偏好棕色资产。面对这种差异,最合理的做法是客观、真实地披露资产情况,让投资者自行做出选择。只有能建立接受监管的强制披露,才能找到从根本上防止“漂绿”的方法。

  南方财经:那么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冷冰:首先,ISSB在自己的培训材料中原则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研习ISSB准则、对照自身补齐内控短板、加强数据积累和能力建设。

  我个人的观察是,数据积累和数据能力的持续提升非常关键,要不断提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质量。

  然而,最为关键的是银行决策层的认识和考量。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尤其是对资源相对丰富的金融机构而言,开辟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或增加新的产品线所需的成本,远超出一份报告的制作成本。那些对披露成本有所抱怨的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所带来的对企业估值的积极影响,所以只看到了成本却看不到收益。如果决策层充分认识到信息披露工作对银行估计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这项工作的推进就顺利了。

  我国的金融机构不应等待外国银行形成成熟模式后再花费巨资聘请成熟的咨询方,我们完全有条件自己做。例如,由于中国移动(600941)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程度全球领先,金融机构对数据的获取成本其实低于欧洲等地,我们的办法会更多。越早探索出可行的道路,中国的银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越强。

  如果能够成功推动头部金融机构的强制披露2022十大配资平台,其他大型金融机构分批分阶段跟进,同时迅速推动第三方服务能力和服务容量的提升并降低第三方服务的价格,或许我们还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输出软实力,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