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盛证券_专业炒股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大全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意义、影响因素及体系构建

财盛证券 /

你的位置:财盛证券_专业炒股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官网 > 财盛证券 > 配资炒股大全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意义、影响因素及体系构建
配资炒股大全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意义、影响因素及体系构建
发布日期:2024-09-16 11:57    点击次数:140

  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命题,这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树立了文化旗帜,为新时期金融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应深刻认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构建完整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体系,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命题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命题的提出

  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但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新形势下,党中央保持了十足的战略定力,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案和应对措施。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制定,到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一系列战略谋划之中,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战略要求。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提出了“八个坚持”的基本内涵,表达了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基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为后来提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重大命题的提出打下了基础。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命题并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内容基础上做了再丰富,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自此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金融发展战略谱系当中,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强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等共同构成了新时代金融工作的关键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是这个战略谱系的灵魂,表明了党和国家在新发展阶段金融发展战略的明确主张,就是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二)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大意义

  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有别于一般的金融行业文化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宏观更深远的重大意义。

  第一,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能够为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引领作用。金融要承担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首先要解决道路问题。当下提出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基于新时代的紧迫形势需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就必须树立文化旗帜来引领道路。因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思想、理念和价值观系统,能集中反映“中国特色”的基本内涵,具有引领道路的功能和作用。

  事实上,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所有思想表述,都已构成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即“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这已经非常明确体现了“道路”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发展之路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汇聚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面文化旗帜之上。

  第二,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金融工作的主题和根本任务,金融强国是我国金融工作的基本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的阐述中认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多指标构成的系统工程,从系统论看,没有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存在短板的。

  从文化动力理论视角看,文化能够为金融发展提供动力和要素支撑。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就开始进入经济学研究视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文化的研究、制度经济学家和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关于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等,都可以为金融发展的文化动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际上,文化与科技一样,是金融发展动力结构的两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这是对文化的驱动力作用的肯定,也是我们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重要意义的底层逻辑。

  第三,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能够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金融也要承担文化使命,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能够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我国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时间紧、任务重。金融为文化强国建设做贡献,除了通过文化金融为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还能够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让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宝塔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融文化立足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金融文化将为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影响因素

  (一)历史影响因素——文化基因

  很多因素会形成金融文化差异,如宗教、种族、民族、地缘、历史、经济、政治体制等因素。我国的金融文化也是在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我国金融文化有三个主要文化基因,也是金融文化形成的文化渊源。

  第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中国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文化。关于宇宙、天下、国家、社会、人生、道德、伦理、人才等方面,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自己延绵传续的思想传统,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华优秀文化不仅影响了典当业、钱庄、票号等我国古代金融业,对当代金融业仍有巨大的影响。第二个文化基因是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红色金融,形成了红色金融文化,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文化,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第三个文化基因来源于世界近现代经济思想和优秀金融文化。对先进经济思想和金融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促进我国金融发展,世界优秀经济思想和金融文化的很多观念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法治精神、契约精神、创新精神、专业精神等。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重视文化基因的梳理和对文化形成的历史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以及世界优秀金融文化理念将焕发新的生机。

  (二)现实影响因素:战略、社会与经济

  除了由来已久的文化基因的持续影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现实影响因素主要还有:一是国家战略与政策实施程度。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以国家金融文化为战略高度,以行业层面(体系层面)的金融文化为主要视角的文化形态,包含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部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具有特殊的国家金融战略重要性,这决定了需要在战略层面不断整合、统筹和推动,能否持久有效实施战略意图成为关键影响因素。二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这是金融文化是否形成我们期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土壤。全社会道德水平,法治环境和治理水平,可持续发展文化,文化的包容性和社会性反思能力等,都是影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经济基础决定了文化发展水平,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能否形成特色并被世界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金融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能力和地位。我国坚持经济改革开放,将为金融发展和金融文化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间。如何开放、如何利用开放,影响着我们能否继续借鉴和吸收世界先进的优秀的思想和文化。

  构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体系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构建完整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体系。这里,笔者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体系分为四个层面,解析为一个“1353”结构,即:一个思想指引、三个理念基石,五维价值观架构以及三个层面行为规范。

  (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思想指引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思想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形成了全面系统的任务书和“工作手册”。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引,也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的思想指引,许多创新观点能够直接指导金融文化建设。例如,坚持文化领导权,在金融领域就是要坚持党在金融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具体体现;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信心,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要实现金融文化的独立自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金融领域就要将金融文化价值观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要将人民放在发展思想和理念塑造的核心;坚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金融领域就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在金融文化建设中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坚守共同价值理念。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如何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在金融领域,贯彻“两个结合”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金融工作取得的重要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之一。其中“第二个结合”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又要重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国发展道路的原动力问题,这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夯实三大理念基石

  文化体系的首要是理念,理念是与哲学社会学意义的思想相关的范畴,包括信仰、使命、愿景、观念、伦理和价值观等。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体系中的理念,是一系列关于金融发展的思想表达,这是一个丰富的体系。笔者认为,应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立场,作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念层面的核心内容,其中三个方面可作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念层面的三大基石,即: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服务实体经济。这三个方面是与其他金融文化体系最大的不同之处。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维护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是开拓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这是金融事业永葆社会主义底色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在具体的实践中,就是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也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之首,是首要立场。

  维护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金融,要清楚地了解人民群众有哪些生活和生产方面的金融需求,要清楚了解人民大众的投资、理财需求,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一个文化体系,要清晰表达符合自身特点的使命,而服务实体经济正是具有金融特性的使命表达。金融具有商业属性,但获利的基础是服务实体经济,要在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实现良性循环。服务实体经济要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更多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要特别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关注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以五维价值观架构完善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念的核心,表达对是非的看法,表达对生产生活目标及合意性的判断。价值观既是人或群体的信仰、使命、愿景、观念的反映,也是人或群体的规制、规划、行为以及行动的指针,是开启实践的钥匙。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个方面要求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体系。这五个方面,被认为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基本要义”或 “实践要求”,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价值观在文化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特征。这五个方面内容可提炼为五个字的“五维”要义,即“信、义、慎、正、合”。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是金融行业的诚信文化和基本操守;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体现了金融行业基本的义利观;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确定了金融体系运营的原则和基调;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创新观;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反映了我国金融治理思想。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基本理念,也具有指导行为规范和实际行动的直接作用,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应以各层面行为规范对标五维价值观架构,重新完善和优化,并付诸文化建设实践和实际行动中。

  (四)从三个层面强化行为规范

  金融文化体系中的行为规范是价值观在行为系统的映照,是所有金融活动参与者所遵循的规则和准则。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将理念及价值观贯彻于行为规范当中。强化行为规范,需从国家和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等多层面推动。

  国家和政府层面制定的行为规范,主要是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计划等文件。法律法规是特殊的行为规范,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行为都提出了基于法律的约束要求,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也有涉及行为规范的内容,如2020年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预防银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在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战略要求背景下,应重新梳理这一层面的行为规范,扬长避短,尤其应关注法规性文件在这一层面的关键作用。

  行业层面制定的行为规范,主要是行业组织就本行业文化建设制定的行为规范,是自律性制度设计,如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实施细则》等。我国金融行业管理格局正在调整当中,需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完善行业性行为规范,加强理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企业层面的行为规范规定了企业成员的文化理念之下的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企业组织中,行为规范在企业形象识别设计领域有所体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很多金融机构都设计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体系,行为规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应加强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结合基层组织工作、群团工作、青年工作和人才工作,避免形式化表面化,优化行为规范体系,切实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作者为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配资炒股大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